生活反思: 谦虚
最近因为在学习中国哲学,除了看《中国哲学简史》之外,偶尔也在Youtube上看看视频。这几天算法给我推荐了一个人讲《道德经》我就点进去看了。这个博主讲了很多,但是有一句话对我感触特别深。是《道德经》中第四章的一句话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博主说这句话主要讲“虚”的概念,道盅里的盅指人的内心就像杯子,是中空的。如果这个杯子都被烦恼,不良情绪装满了,那自然就没有了能量,因为任何新的事物都不能再进入其中。而如果我们的心一直是虚的,就是这个杯子一直是空的,那我们就轻松了,能量就来了。就可以有用之不尽的能量,即“用之又弗盈也”。所以虚就代表无穷无尽的能量。而真正的虚就如同无底深渊一样,是怎么也装不满的,就如同万物的主宰。博主又解释到说,这里老子好像只是在夸这个道是如何强大的存在,但实际是在警告读者(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呵”字)。道是一切万物的主宰,那在这么强大的主宰面前,我们不应该保持谦虚,谦卑嘛?所以中古国的美德里讲究谦虚,不是对某个人保持谦虚,而是对无限强大的道保持谦虚。
之后博主就开始继续讲后面的章节了,但是这个段落我反复听了很多次。因为我意识到我对谦虚二字的认知确实非常的浅。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言下之意就是三人里必有比我厉害的人,所以我应该向他学习。或者大人们总是会说,你看谁谁谁有多厉害,你应该虚心向他请教。小时候我总是认为谦虚是对一个厉害的人的谦虚,如果一个人他比我差得多,我有什么好谦虚的呢,从没有人说”一人行必有我师“或者”二人行必有我师“。因为大部分人不会是最差的那个,所以至少得有三个人。
然而这里道德经给出的解释是完全不同的,它说要对这个无限强大的道保持谦虚。说的好像很有道理,那在生活中怎么应用的呢?比如在工作中对待一下属,或者甚至是我十分讨厌的一个下属。他不仅职位上比我低不少,性格又另外我讨厌,我要如何谦虚。我认为真正的谦虚并不是说要向他请教什么,而是谦虚的接受这个情况。因为这个下属他就是道,他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如果用宗教来说的话,他也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我应该对他有敬畏之心,因为他是道或者上帝专门为我安排的。古装剧里经常有传圣旨的那个人,有时候是太监,有时候是侍卫,那些大官哪个不是对他们毕恭毕敬?他们敬的是传话的人嘛?显然不是,他们敬的是皇上,是这些人身后的那个无限强大的存在。而这个下属从也许就是个传话的人而已,他的言行也许就是道的精心安排,道让他领我讨厌,而我一个凡夫岂能随意揣测圣意?所以我应该敬畏他的出现,谦虚的接受他出现在我的人生中以及他所做的一切。我认为谦虚就是真心的接受人生中的一切,没有过多的反应,没有分别心的对待任何一个人和事才是谦虚。从更深的层次来讲,讨厌这种感觉本身已经代表了不谦虚,傲慢,因为这种情绪本身就是不接受的表现。我觉得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不良情绪都源于不接受。不过真要做到接受一切确实太难了,我也不必为此烦恼,因为烦恼也是不良情绪,源于不接受我自己,也是不谦虚,这岂不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