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第1章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是讲中国哲学的精神。起头先定义了什么是哲学。作者说:“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那什么是反思的思想呢?作者又提到:“思想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的思想”。我觉得这个定义非常好,只要我们曾经反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其实我们就是在反思,我们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对于我这样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哲学是一个很好的心灵追求。作者也说到“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作者同时也认为哲学比宗教更直接,因为无需采祈祷,礼拜等迂回路线。
曾经我一直觉得哲学是非常遥远很虚的东西,但读过一些哲学作品之后我发现其实哲学是非常实际的东西。作者也说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精神。作者并没有直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说”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我自己的理解是意指不脱离日常生活,但要追求事情的本质即“先天未画前“。虽然作者这里说的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但我觉得西方哲学亦是如此。比如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现代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我很早以前就读过,可以说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巨大帮助,是非常实际有用的一本个人成长书籍,本身与哲学无关。而最近这段时间学习哲学惊人的发现这本书里的许多概念,与斯多葛派哲学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我觉得作者很可能是受过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些启发。比如斯多葛派哲学将事情分为我们能控制与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积极主动的概念。我甚至觉得《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其实是隐藏很深的哲学作品。
又比如许多西方哲学家并不符合我以前对哲学家的印象,我一直觉得哲学家就像书呆子一样,整天思考一些没用的无法证明的东西,然后写书或者理论。然而实际上很多西方哲学家甚至没有自己写的书,而且哲学家在以前并不是一个职业。那些我们现在称为哲学家的人有些曾经是奴隶,有些曾是高官,有的甚至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流传下来的哲学作品有些只不过是他们写与朋友的信件,有些是他们学生记的笔记,有些甚至只是他们自己的日记。他们并不是为了哲学而哲学,他们的思考确实是源于生活,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职他们都将其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
作者写到”他像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不是用于打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来不是为了人类认知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我还没有读过苏格拉底的作品,但是在读奥利略的《沉思录》时候我有意识到,其实这些西方哲学作品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就是一些喜欢思考的人的传记而已。虽然有其深奥之处,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理解。
我觉得哲学里很多东西确实是无法证明的,它并不能算是科学,但它却实际有用,它能够帮我们认清事情的本质,从而让我们的人生更平静。我觉得这是现代社会非常需要的,因为人人都在迷茫,焦虑,抑郁,在精神内耗,我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人大部分人没有宗教信仰,哲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下篇为大家分享第二章讲中国哲学的背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