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第3章读后感
第三章有点短,我本来计划是与第四章归在一起写读后感的,但是第四章是讲孔子的,内容比较多,我的感想也比较多。所以还是决定分开这两章,这次就简短一点,下周写孔子会长一点。
第三章里作者主要写了各家的起源,虽然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个主流,但其实在公元前5世纪到3世纪,它们不过是许多家中的两家。那时候学派数目很多,因此被称为“百家”。作者写到,关于百家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他着重写了他认为较为正确的理论。
在周朝前期,即比春秋战国时期更早的时候。社会结构的顶点是周王的王室。在他之下有成百的小国,这些小国有他们自己的国君统治。这些国君又会把土地分为许多领地分给他们的亲属统治。这些领地的统治者就是真正的地主,是这个领地政治与经济的主人。他们也是所谓的”君子“,字面意思就是国君之子,这里已经是这个统治阶级的共名。在”君子“之下的,就是”小人“阶级,是指”庶民“,即普通群众。这些人都是君子的农奴,平时为他们种地,战时为他们打仗。
”君子“的家就是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同时也是学术的中心。有专业知识的官吏都附属于这些君子,这些官吏也都是世袭的,极少数有机会获得教育的都是贵族。所以普通人民是没有获得教育的机会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官“与”师“是不分的,只有官才可能传授和获得教育。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封建的社会制度在周朝中期逐渐开始解体。有些贵族成员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土地和爵位,成为了普通平民。他们就以私人身份靠他们专门的才能或技艺为生。这些向外人传授学术的人,就变成了职业教师,于是”官“与”师“才分开了。在官与师分离以前,是没有所谓“家”的各个派系的,因为所有的官都属于统治者。
第三章就到此结束了,在现代社会我们基本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教育真的是非常的感恩,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贵族。能出生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幸运的,在日常生活质量上我觉得现在的普通人比过去的任何帝王过的都奢侈,就单单能有自来水和电就可以说已经是无比的“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在我们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应该有帝王胸怀,心系江山社稷,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做一个“明君”。
下篇分享第三章《孔子:第一位教师》,会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敬请期待。